邀请好友报课获得订单返现奖励,快来参与吧!   获取邀请码

返回

文以载道:“仙”与“俗”

同乐中文
Jul 11, 2025
原创文章
“仙”“俗”, 都是会意字,从单人旁。仙与俗都是人,但是他们的区别有如山和谷。就是有高低之别。是什么高低呢?主要是指意识境界的高低。所以儒家讲究存心养性,道家家讲究修心练性,佛家讲究明心见性。同样,中国的很多武术门派都拜达摩为祖师,经常看到的一幅对联就是”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功夫“。万法归宗,其本质都是要在动心起念处进行修养。佛家讲究当下,当下一念做好,那你这一刻就是佛。将每一个当下做好,那就成佛。

        最后,让我们看看英文中我非常喜欢的一段描述:

“Watch your thoughts, they become words; watch your words, they become actions; watch your actions, they become habits; watch your habits, they become character; watch your character, for it becomes your destiny.”
推荐阅读
文以载道:“悟”

        自明吾心即是“悟”

        历代已经有很多大德的精辟论述,我们简要摘录以图共学:

        沩山灵佑禅师曰:“今人一念顿了自心,名之为悟。”

        马祖道一禅师云:“不了时是迷,了时是悟。”

        圭峰宗密把悟和禅结合起来:“一切众生本觉真性,亦名佛性,亦名心地,悟之名慧,修之名定,定慧通称禅那。”

        明朝禅宗大德憨山大师:“若一念妄想顿歇,彻见自心,本来圆满,光明广大,清净本然,了无一物,名之曰悟。”

        万鹿园结合儒家格物修持谈悟:“圣贤功夫,莫先格物,格物者,格吾心之物也,扫荡一切,独观吾心,格之又格,愈研愈精。到得顿悟本来则彻底明净,不为一切情景所转,如镜照形,镜无留形。”

        岭南明儒卢冠岩先生对悟作了精辟的论述:“悟非意见想象,此心生机也。生机发动,则有自然之觉,唯澄心凝虑,生机潜通,是自然有的。……然后无思无不通。”

        神秀和慧能的两首诗分别描述了悟前渐修和悟后的状态:

        渐修:“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悟后:“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本清静,何处惹尘埃。”

        最后,想说一下悟是一种真实状态的体证,而非语言的论述。禅宗之前的大德僧肇在《肇论疏》中云:“见解名悟,闻解名信。信解非真,悟发信谢,理数自然,如果熟自零。”

同乐中文 Jul 11, 2025
同乐中文学校
同于自性,颐养天真。 有教无类,乐学致远。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YouTube小红书

课程顾问微信号

TongL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