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ite friends to apply for classes and get a cashback. Come and participate!   Get the invitation code

Back

文以载道:“忘”

同乐中文
Jul 11, 2025
原创文章
“忘”是会意字,从心上消亡就是忘。同时它又是形声字。其实汉字很多发音相同或相近的字往往有相关联的意思。亡是一种客观规律,一般不受主观支配。忘也是一样,不想忘的忘了,想忘的又忘不了。不然,刘德华也不用唱“给我一杯忘情水”了。

        我们能主动做的就是放下,说到放下就想起一个经常被引用的故事:

        老和尚携小和尚游方,途遇一条河,看见一女子正想过河,却又不敢过,犯难之际,老和尚便主动背该女子过了河,然后放下该女子,即与小和尚继续赶路,小和尚不禁一路嘀咕:“师傅今天怎么了?竟背一女子过河?” 就这样一路走一路想,最后终于忍不住了,问道:“师傅,你犯戒了,不是说出家人不能近女色么?那你怎么背了女人?”老和尚对小和尚说:“哦,我早就放下了,你还背着啊/?”

        放不下,就滋生烦恼,随之而来是各种负面情绪,如郁闷,妒忌,憎恶,嗔恨等等。

        放下了,自然就轻松通畅。万缘放下,身自寂虚。这既是一个方法,更是一种境界。

Recommended Reading
文以载道:“悟”

        自明吾心即是“悟”

        历代已经有很多大德的精辟论述,我们简要摘录以图共学:

        沩山灵佑禅师曰:“今人一念顿了自心,名之为悟。”

        马祖道一禅师云:“不了时是迷,了时是悟。”

        圭峰宗密把悟和禅结合起来:“一切众生本觉真性,亦名佛性,亦名心地,悟之名慧,修之名定,定慧通称禅那。”

        明朝禅宗大德憨山大师:“若一念妄想顿歇,彻见自心,本来圆满,光明广大,清净本然,了无一物,名之曰悟。”

        万鹿园结合儒家格物修持谈悟:“圣贤功夫,莫先格物,格物者,格吾心之物也,扫荡一切,独观吾心,格之又格,愈研愈精。到得顿悟本来则彻底明净,不为一切情景所转,如镜照形,镜无留形。”

        岭南明儒卢冠岩先生对悟作了精辟的论述:“悟非意见想象,此心生机也。生机发动,则有自然之觉,唯澄心凝虑,生机潜通,是自然有的。……然后无思无不通。”

        神秀和慧能的两首诗分别描述了悟前渐修和悟后的状态:

        渐修:“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悟后:“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本清静,何处惹尘埃。”

        最后,想说一下悟是一种真实状态的体证,而非语言的论述。禅宗之前的大德僧肇在《肇论疏》中云:“见解名悟,闻解名信。信解非真,悟发信谢,理数自然,如果熟自零。”

同乐中文 Jul 11, 2025
TongLe Chinese School
Fostering character, inspiring joy, and empowering every learner to soar.
Contact Us
Follow Us
YouTube小红书

课程顾问微信号

TongL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