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ite friends to apply for classes and get a cashback. Come and participate!   Get the invitation code

海外中文教育的探索

为数众多的海外华人有着一个共同的困扰——他们是来自国内的学习精英、讲着地道流利的汉语,对孩子的中文教育更是极为重视,然而,继承父母优良基因、聪明过人的孩子们,却在中文学习的道路上屡屡碰壁。而且,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这着实令人困惑不解。带着这个疑问,我与先生仔细观察、深入思考,最终得出一个结论: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次序是有问题的。于是,在既有意而又偶然之间,我们带孩子走了一条与传统“认字为先”完全不同的中文学习道路,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

2016年春,离开了工作多年的微软,在家人的支持和鼓励下,我整理了“先语言文化后识字”的中文学习经验,并与本地的家长进行了分享。不少家长听后,给予了极大的认同与反馈,这使我得到莫大的鼓舞。同年夏,我进一步将之前的分享、想法以及与其他家长的问答汇编成《海外中文教育的探索》(简称《探索》)一书,并将其以电子书的形式放在网上供免费下载。那就是第一版的《探索》。

2016年秋,我按照《探索》一书中的教学理念,开设了幼儿和一年级两个层次的中文班,并自己设计教程、编写教材。一年下来,孩子们不仅熟读经典,而且广听评书,拓宽词汇,图文识字,磨耳练嘴并炼心。不少孩子能听懂《西游记》原文,个别还能阅读《西游记》白话文。

结合过去一年的教学实践,我对第一版《探索》的内容重新进行了归纳和整理,还增加了高频字教学分享,分析了人工智能时代中文学习的意义和学习重点等新内容,进而成就了如今的第二版《探索》。

Purchase printed version (black & white)Download the electronic version for free

Tongle Textbooks

Forged through years of frontline teaching expertise and sustained R&D commitment, we have meticulously crafted this Chinese curriculum tailored for contemporary heritage learners — dynamically updated to align with modern pedagogies and cultural contexts.

Original Articles

Guided by the principle of cultural transmission through literacy, we decode Chinese characters through engaging narratives to disseminate ancient China's cultural heritage and philosophical wisdom.

Student Showcase

When ink blends with youthful thought, student creations emerge as descriptive canvases - capturing budding explorations of the world and a passionate pursuit of dreams.

我的动物朋友
当我无聊的时候,我喜欢看看窗外。我可以享受微风的声音和树叶的沙沙声。 但我最喜欢的是我可以观看动物。我总是能看到鸟儿在我的后院草地上跳来跳去,啄食土壤里的小虫,栖息在树上。我家附近生活着很多种类的鸟,但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黑眼睛的灯笼鸟。它们是非常有趣和可爱的鸟,是我最喜欢的动物之一。 黑眼睛的灯笼鸟是什么样子的?如果您看到一只灰头鸟,身体呈灰色或棕色,喙呈淡粉色,那么它就是灯笼鸟。雄性往往有较深的斑纹,而少年的灯笼鸟身体往往有较浅的斑纹。 黑眼灯笼鸟遍布北美一直到北极。在更南边也可以找到它们。这些鸟喜欢在林地、灌木丛、路边和森林中繁殖。 黑眼灯笼鸟是杂食动物,以种子、昆虫和浆果为食。他们喜欢小种子、酢浆草和荞麦。 四月左右是黑眼灯笼鸟的繁殖季节。黑眼灯笼鸟实行一夫一妻制,这是一种交配行为,意味着雄性只选择一个伴侣。黑眼灯笼鸟喜欢在较低的地方筑巢,例如地面或树的较低树枝。通常它们产大约四个蛋。 黑眼灯笼鸟是我的最爱,因为它们可爱又好奇。它们不怕我——即使我离它们只有几英尺,它们也不会像其他鸟一样飞走,也不介意我在它们身旁。有一对黑眼灯笼鸟,总是把它们的小鸟带到我的后院,我可以看到小鸟跳来跳去,热情地叽叽喳喳。每年都会有一群新的小鸡几乎就在我的窗前飞来飞去,我可以整天看着它们。 黑眼灯笼鸟带给我最奇妙的观鸟体验,是我最喜爱的伙伴。 王菁老师点评: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希月同学的细腻笔触将我们带入她的小世界,展现出对黑眼灯笼鸟的热爱与深入研究,是一篇完成度极高的美文!
潘希月 Jul 11, 2025
我最欣赏的动物
我最欣赏的动物是一种在沙漠里生活的动物。它常常会被人们称作“沙漠之舟”。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骆驼。 2023年的夏天,我和家人一起去敦煌游玩。在那里我骑着骆驼欣赏了鸣沙山和月牙泉的美景。 骆驼像马,有4条腿,但比马高。它背上有前后两个驼峰。骑骆驼时,可以坐在两个驼峰之间。骆驼走路时摇摇晃晃的,因为它同一边的前后两只脚会同时向前迈。但我骑在两座驼峰之间非常稳。 骆驼有宽宽的脚掌。宽脚掌可以让骆驼在沙丘中穿行时更方便,使它沉重的身体不会轻易沉到细沙里。骆驼脚掌低下有很软的肉垫。在炙热的沙漠中,肉垫可以阻挡沙子的温度,不会烫到脚。 骆驼小腿像四棵橄榄树干,上面细下面粗,支撑着强壮身体。要骑骆驼时,骆驼的主人会让骆驼跪在地上,方便游客骑上骆驼。 骆驼的身体非常坚强。他们能一连七个月不喝水。一次能喝120公斤水。喝饱水时,骆驼特有的红细胞可以迅速膨胀,储存水分。它的胃里也有很多口袋状结构,可以储存水,供以后慢慢吸收使用。 沙漠里的风会热得烫脸。起大风时,大风会吹起金色的沙子,形成沙风暴。这时的骆驼会跪在地上,紧紧地闭上眼睛、鼻孔、和嘴,看似拜佛,祈求神灵把沙风暴变小。没有沙风暴的时候,骆驼会不慌不忙地反刍吃过的食物,看似念经。 骆驼可以在沙漠这样艰苦的环境中顽强地生活,体现了它们坚强的意志。每当资源匮乏的时候,我就会想起骆驼的意志,不畏困难,坚持到底,达到目标。 这就是我为什么佩服,欣赏骆驼! 王菁老师点评: 小诗人恺骅的开篇引人入胜,巧妙地通过对比马的形象描绘骆驼,加入生活中常见的参照物如橄榄树(加州),展现出非凡的观察力和细致入微的描述。
种恺骅 Jul 11, 2025
湿地,你好
我叫种恺骅,生活在美国加州,今年七岁了。非常感谢我的老师们教我作诗。我快三岁时开始识字,四岁开始上同乐中文的幼儿班,读老子的《道德经》,一直在学习中国文化。 原创诗作: 《游湿地有感》 种恺骅(7岁) 风急鹭飞柏枝摆, 河静鳄游浮萍开。 船过漂木龟入水, 心愿湿地人人爱。 老师点评: 每年的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有着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许多人对于湿地的认识只停留在旅游观光的自然功能上,而种恺骅以孩子真诚温暖的心意感受、怜惜湿地之美,并以诗作的形式分享自己的真情实感,也希望更多的人对自然环境有敬畏和保护之心。 创作灵感: 《游湿地有感》写的是我2021年和家人在美国Lousiana州湿地公园的所见所闻。我在那儿看到了非常美丽的景象。 湿地公园很开阔。它在美国南部,是密西西比河的入海口。那天有大风,密西西比河流到这儿就会分出很多支流,流速很慢。我们一路上看到了很多动物,有乌龟、鳄鱼、猫头鹰、白鹤和苍鹭。湿地里也有很多植物。我们看到了秃柏树,上面还挂着很多“胡须”,随风摆动。这些“胡须”是一种植物,叫松萝凤梨。水上飘着死去的树木和绿油油的浮萍。 这时是十二月份。在美国南方还很暖和,感觉像是秋天。天刮着大风,使我想起了杜甫写的关于秋天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我看到了湿地最有特色的苍鹭和秃柏树。于是我就写下了:风急鹭飞柏枝摆。 这里的水清澈,因为流速很慢,泥沙可以很好地沉淀。鳄鱼静静地游来游去,寻找猎物。你可以看到鳄鱼的行踪,因为浮萍会被分开。这时我想起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池上二绝》第二首中的: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于是我就写下了:河静鳄游浮萍开。 我们看到大大小小的乌龟趴在水面飘着的树杆上晒太阳。有的乌龟能有炒瓢那么大!我们的小船划过时,乌龟被吓了一跳,进了水里了。 于是我就写下了:船过漂木龟入水。 当时,我觉得很快乐。如果世界上的每一处自然环境都能得到这样的保护,不遭到破坏,就会有更多的人来享受这个景色。 于是,我就写下了:心愿湿地人人爱。 父母寄语: 上学期,英文学校教恺骅押韵、读诗,圣诞节那天他就自己写了首英文诗,奶奶还要他给翻译版或写成中文诗。2022年1月2日,他又写了首《游湿地有感》。他的周末除了武术队的一堂课之外,其余都是自己安排时间,他是个很有自己想法的孩子。我发现小家伙脑子里有不少典故和诗词,以后要多鼓励他写作。 恺骅的每首诗从选题、采料到推敲,大概要花3-4个小时(一般是早上7点到10点多)。写引子也需要3-4个小时,一般也是上午写。他写得快,我们就一起出去玩,还可以吃很多好吃的东西。 写完后姥姥姥爷、爷爷奶奶都会给他点评、提建议。比如说,之前恺骅写的是“跳水”,奶奶说从来没见过乌龟跳的,所以后来他改成了“龟入水”。 七岁的种恺骅乐于分享学习中文的喜悦,希望有更多的朋友们能够感受到中华诗词的魅力,从读诗,写诗中找到乐趣!
种恺骅 Jul 11, 2025
仿《诗经》体,迎最美小满
《小满》 种恺骅(7岁) 小满之日,燕麦灌浆。昼夜积淀,盛夏成粮。 小满之季,鹿茸分枝。昼夜积凝,秋日争强。 小满之时,松鼠屯食。昼夜积累,冬前满仓。 大家好!我叫种恺骅。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首我写的诗,《小满》。 我住在美国加州湾区。今年的小满天气很温和。我和爸爸妈妈去踏青。 《小满》是在山景城的Rancho San Antonio里踏青时,用诗经的格式写的。 小满这天,蓝蓝的天上万里无云。我走在路上看到了草坪上一片片的黄花。黄花下还有很不起眼的野燕麦,都打了籽。很多籽都是软软的,因为他们还在灌浆。可以想象,麦田里的麦子也都在灌浆,过段时间就能丰收粮食了。 于是,我就写下了:小满之日,燕麦灌浆。昼夜积淀,盛夏成粮。 踏青时我们还看到了公鹿和母鹿在草坪上吃草。公鹿的鹿茸开始分出第二枝。可以想像,秋天鹿角就会长成、长壮。公鹿们就可以竞争,找母鹿繁殖后代了。 于是,我就写下了:小满之季,鹿茸分枝。昼夜积凝,秋日争强。 我还看到,松鼠会吃野燕麦籽,也在收集麦籽。可以想像,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松鼠冬天就不怕饿肚子了。 于是,我就写下了:小满之时,松鼠屯食。昼夜积累,冬前满仓。 说到这儿,我只是讲完了这首诗的字面意思。其实,这首诗写的是人生。不管是燕麦粒,鹿,还是松鼠,他们都是事先付出了努力,然后再得到了好的结果。 燕麦灌浆代表着配合大自然的运作,让我们不断地吸收身边的养分,沉淀出有价值的东西。松鼠屯食代表着让我们抓住一个个好机会和好知识,储备起来为未来做准备。鹿茸分枝代表的是我们不断地修身成长,让我们在切磋琢磨中为未来建立竞争力。 我喜欢小满这个节气。
种恺骅 Jul 11, 2025
牛腩面,亲情味,华夏情
《吃面有感》 种恺骅(7岁) 红烧牛腩扑鼻香, 翡翠青江入口爽。 白玉蛟龙滑韧长, 享食思亲祝安康。 (诗篇用于参加第五届全球华语朗诵大赛,种恺骅喜获少儿诗歌散文组区域赛一等奖!) 大家好!我叫种恺骅。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首我写的诗,《吃面有感》。 我住在美国加州的湾区。我喜欢吃中餐,尤其是吃拉面。我家附近有一家餐馆,他家的红烧牛肉拉面很好吃。那天我和爸爸妈妈,以及我们的朋友一起去斯坦福爬山。我爬山之后又累又饿,爸爸妈妈就带我去这家餐馆吃面。 我吃得非常高兴,所以写下了这首诗。 我们要的是最大号的面。盛面的大碗比我的脸还要大呢!服务员端上来的时候,面是热气腾腾的。我第一个看到的是大块儿大块儿的红烧牛肉。我想到了诗词大会中看到的唐朝的黄蘖禅师写的《上堂开示颂》: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于是,我就写下了:红烧牛腩扑鼻香 我迫不及待地吃了一口,又鲜又嫩,好香啊!接着,我又吃了一口青江菜。面里的青江菜是先用热水焯了一遍的,颜色碧绿碧绿的,像翡翠一样在肉汤里浸泡着,吃进嘴里又脆又爽。 于是,我就写下了:翡翠青江入口爽 接下来,我又吃了一口面。面看着像白玉,洁白透亮。一根根弯弯的,长长的,在大碗里忽隐忽现,就像一条条蛟龙。面吃起来又滑又有嚼头。 于是,我就写下了:白玉蛟龙滑韧长 吃着这么好的美食,我就想起了家人。我爷爷最喜欢吃面了。他在中国北京。我多想让他也尝尝这么好吃的面啊!我远在美国加州,只能在心里祝家人们平安健康。 于是,我就写下了:享食思亲祝安康 这碗面代表的是民族文化。作为一个华人,我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会看到龙的身影。吃着这碗面,我想起了王力宏改编的《龙的传人》: 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 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 巨龙脚底下我成长 长成以后是龙的传人……
种恺骅 Jul 11, 2025
父爱如诗,纸短情长
《父爱》 种恺骅(7岁) 晨练踏青健体壮, 园蔬炖肘开胃爽。 礼乐书数增心悟, 切磋琢磨炼志昂。 大家好!我叫种恺骅。今天是父亲节,我要和大家分享一首我为爸爸写的诗《父爱》。 我和爸爸妈妈住在美国加州湾区。我喜欢早上和爸爸一起晨练、读书、踏青。爸爸希望我把身体练得很强壮。 于是,我就写下了:晨练踏青健体壮 爸爸给我做的饭菜很健康,每天青菜豆腐不可少,我喜欢爸爸做的各种肉食,如红烧肉,白烧排骨汤。我最喜欢吃爸爸炖的猪肘子,每次看见炖肘子我就胃口大开。 于是,我就写下了:园蔬炖肘开胃爽 我前两年看的《孔子》动画片里讲了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我现在七岁,爸爸督促我学习其中四艺:礼节、音乐、读书、算术,让我领悟做事的方法。 于是,我就写下了:礼乐书数增心悟 去年暑假上同乐中文的诗经夏令营时,我学到了诗经《国风·卫风·淇奥》中的: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爸爸对我要求严格,是为了锻炼我的心志,让我长大后胸怀广阔,志气高昂。 于是,我就写下了:切磋琢磨炼志昂 我会把身体练得壮壮的,好好吃饭,好好学习,领悟到更多道理,锻炼自己的心志。 谢谢爸爸给我的爱和陪伴。 祝所有的爸爸们节日快乐!
种恺骅 Jul 11, 2025

Other

From the delicate whispers of parchment to the lively speed of digital poetry, through calligraphy's timeless elegance and modern spectacles' vibrant choreography - Chinese culture persists as an eternal beacon, enriching existence with its capitative allure, igniting minds with ancestral wisdom

探求艺术之美,传承中华文化

萧教授与王老师数十年如一日地研究中华艺术,传播文化,乐此不疲。每一个欣赏这些作品的人,无论老少,都将深感中华艺术的无穷魅力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深深感谢前辈们留给我们这份宝贵的财富。感谢所有致力于本书出版的工作人员。让我们一同将这承载着无尽智慧与情感的文化瑰宝,传递给更多渴望学习与了解的心灵。
TongLe Chinese School
Fostering character, inspiring joy, and empowering every learner to soar.
Contact Us
Follow Us
YouTube小红书

课程顾问微信号

TongL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