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請好友報課獲得訂單返現獎勵,快來參與吧!   獲取邀請碼

返回

专门的“听说”训练很有必要

同乐中文
Jul 11, 2025
同乐语言学习法

        我们在国内学语文都不需要进行专项的“听说”训练,而是从认字开始的。为什么这种“认字先行”的思路,在国内行得通,在海外实践效果就不好呢?

        主要是国内的孩子从小生活在中文的环境,其“听说”的训练足够多,而海外的情况就截然不同。我们以第一代海外华裔孩子为例,看看他们的中文环境。大部分的孩子,父母都是华人,那么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家里基本讲中文。但是,孩子们电视里看的大部分是英文节目或影视;收音机里是英文的广播;走到超市、商场、餐馆,英文如影随形;到了学校,更是英文的天下。也就是说,孩子接受的中文语言信息,基本局限在家里,而且内容基本是日常生活的交流。可以说,海外孩子中文语言信息的摄入是非常不足的;同样,中文语言的发放训练也是非常不够的。

        我们尝试用下图来示意性地展现国内和海外0到12岁小孩从他们生活环境中得到的中文听说训练。在0岁时,孩子接触的主要是父母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国内和海外孩子接受到的中文语言训练基本相同。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外部语言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国内孩子接受的中文听说训练量迅速增加,海外孩子接受到的中文听说训练量却不断减少。一正一负,我们可以看出,到了5、6岁,差距已经非常大了。

        国内与海外孩子进行中文听说训练的对比示意图

        目前的海外中文教材都是从“读写”开始的,几乎不加入任何“听说”的训练,即使个别教材有“听”的训练,也是非常非常有限的。

        要想让孩子的中文语言文化储备足够深厚,对于中文的“听”和“说”必须有意识地进行专项训练。特别是孩子的婴幼期是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家长不要急于让孩子花时间去认字。在中英文学习的平衡上,也建议以中文为主,英文为辅。因为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在幼儿园和以后的学校中学习英文。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会在以后的章节中详细讲述如何轻松而又自然高效地进行“听”和“说”训练。

推薦閱讀
文以载道:“悟”

        自明吾心即是“悟”

        历代已经有很多大德的精辟论述,我们简要摘录以图共学:

        沩山灵佑禅师曰:“今人一念顿了自心,名之为悟。”

        马祖道一禅师云:“不了时是迷,了时是悟。”

        圭峰宗密把悟和禅结合起来:“一切众生本觉真性,亦名佛性,亦名心地,悟之名慧,修之名定,定慧通称禅那。”

        明朝禅宗大德憨山大师:“若一念妄想顿歇,彻见自心,本来圆满,光明广大,清净本然,了无一物,名之曰悟。”

        万鹿园结合儒家格物修持谈悟:“圣贤功夫,莫先格物,格物者,格吾心之物也,扫荡一切,独观吾心,格之又格,愈研愈精。到得顿悟本来则彻底明净,不为一切情景所转,如镜照形,镜无留形。”

        岭南明儒卢冠岩先生对悟作了精辟的论述:“悟非意见想象,此心生机也。生机发动,则有自然之觉,唯澄心凝虑,生机潜通,是自然有的。……然后无思无不通。”

        神秀和慧能的两首诗分别描述了悟前渐修和悟后的状态:

        渐修:“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悟后:“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本清静,何处惹尘埃。”

        最后,想说一下悟是一种真实状态的体证,而非语言的论述。禅宗之前的大德僧肇在《肇论疏》中云:“见解名悟,闻解名信。信解非真,悟发信谢,理数自然,如果熟自零。”

同乐中文 Jul 11, 2025
同樂中文學校
同於自性,頤養天真。 有教無類,樂學致遠。
聯繫我們
關注我們
YouTube小红书

课程顾问微信号

TongLeChinese